现代工业设计体系下,机械产品如何进行家族化外观设计?

作者:意途工业设计
时间:2025.08.03 / 10:48:51
意途工业设计公司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严禁商用,违者必究。
Copyright INTO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.

金方圆家族化PI设计案例.png

意途工业设计公司为江苏金方圆公司进行的家族化PI设计应用案例

机械产品的家族化外观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中的重要课题,它不仅能强化品牌识别度,还能降低研发成本、提升产品线的整体协调性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需要从设计语言、功能需求、品牌基因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。以下是实现机械产品家族化设计的核心策略与实践方法:

一、建立统一的设计语言体系


1. 几何特征的传承性
通过固定比例的倒角、统一的分模线位置或特定的曲面弧度形成视觉记忆点。例如工程机械领域的沃尔沃建筑设备,其产品线始终保持"V形"前脸设计,配合倾斜30度的挡风玻璃,即使在不同吨位的挖掘机上也保持高度一致性。

2. 色彩系统的标准化
卡特彼勒的"卡特黄"(PANTONE 109C)已成为行业标杆,其色彩应用规范精确到不同部件的色值比例。建议建立包含主色、辅助色、安全警示色的三级色彩体系,并通过RAL或Pantone色卡实现跨工厂的色彩管理。

3. 人机交互的延续性
德国利勃海尔起重机系列将控制面板的按键布局、仪表盘倾角(15±2°)作为家族化特征,使操作者能在不同机型间无缝切换。关键交互元素的标准化可降低培训成本30%以上。

二、模块化设计实现形态进化


1. 平台化架构设计
日本小松的PC系列液压挖掘机采用"平台+"策略,基础车架结构覆盖20-50吨级产品,通过模块化配重、动臂组合实现型号衍生。这种设计使开发周期缩短40%,零部件通用率达65%。

2. 特征元素的缩放应用
三一重工的泵车产品线将转塔结构作为核心DNA,按照1:1.5:2.25的等比序列进行缩放设计。通过参数化建模工具(如Creo的族表功能),可快速生成不同规格的衍生方案。

3. 接口标准化设计
建立统一的机械接口规范,如山特维克矿用设备采用ISO 16028标准的快换接口,使破碎锤、液压剪等附件能在全系列主机上通用,显著提升装备组合灵活性。

三、品牌基因的现代表达


1. 历史元素的创新转化

美国约翰迪尔将1956年确立的"绿黄"配色方案与流线型设计结合,在新一代7R系列拖拉机上采用激光蚀刻格栅,既保留传统又体现科技感。这种设计使品牌识别度提升27%。

2. 动态特征的统一化
现代斗山工程机械在DX系列中引入"T动力曲线"设计语言,从发动机罩到驾驶室的贯穿线条均符合y=0.5x²的抛物线方程,形成独特的运动美学特征。

3. CMF策略的深度应用
采用"基础材质+特征工艺"的组合方式,如久保田农机全系使用防锈镀层钢板配合橘纹粉末喷涂,在触觉和视觉上形成统一质感。建议建立包含5种基础材质和3种表面处理的CMF库。

四、数字化设计工具链支撑


1. 参数化设计系统

运用CATIA的知识工程模块(KBE)建立设计规则库,将关键尺寸设为关联参数。当修改吨位参数时,系统自动调整结构强度、液压管路等300+关联特征。

2. 虚拟验证体系
通过ANSYS Workbench进行家族化产品的拓扑优化,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配置下的工况表现。徐工集团采用此法使结构件重量平均降低18%而不影响性能。

3. VR评审流程
建立沉浸式的虚拟评审环境,可实时切换不同配色方案和组件组合。中联重科应用VR评审后,设计修改次数减少60%,决策效率提升3倍。

五、用户认知的渐进式培养


1. 视觉渐变策略
采用"70%延续+30%创新"的迭代原则,如日立建机每代产品保留ZAXIS系列的斜向进风格栅,逐步优化线条曲率。这种渐进式改变能保持用户认知的连续性。

2. 子系列差异化设计
在统一基调下建立细分标识,比如雷沃重工在FD系列装载机用蓝色装饰带区分矿山版,AG系列用绿色表示农林专用型。建议采用"主标识+辅标识"的二级系统。

3. 跨产品线的视觉关联
三菱重工在机床、压缩机等不同品类中均应用钻石切割面设计语言,通过抽象化的几何特征建立跨领域品牌联想。这种策略适合多元化经营的制造商。

六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管理


1. 建立DNA手册
编制包含200+设计要素的标准化手册,明确规定特征元素的使用阈值。比如规定倒角半径不得超过构件厚度的1/8,分型线间距误差控制在±0.5mm内。

2. 实施设计审计
设立季度性的设计合规性检查,使用Geomagic Control等软件进行三维特征比对,确保新产品与家族DNA的匹配度达到85%以上。

3. 用户反馈闭环
建立NPS(净推荐值)与设计元素的关联模型,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最影响认知的特征点。小松通过此方法发现配重轮廓形状对专业用户辨识度影响达41%。

家族化设计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,而是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,在延续中实现创新。随着增材制造、智能交互等技术的发展,未来的机械产品家族化设计将更注重"物理形态+数字界面"的双重一致性,为装备制造业带来全新的品牌表达方式。企业需要建立包含工业设计、机械工程、用户研究在内的跨部门协作机制,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家族。


相似资讯
  • 首页
  • 联系电话
  • 返回顶部
  • 外观设计咨询
    张在超
    T : 135 6409 3977
    结构设计与加工咨询
    张晓华
    T : 135 8557 5171

    输入您的信息,我们即刻给您回电

    您 的 电 话
   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?